海德沙龙·翻译组
2022-08-31
2 / 3
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思想?
Guy Deutscher
/
2016-05-23
【雄文】语言仅仅是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的中性工具,抑或构成了我们的思想牢笼?特定语言的词汇库、构词法和语法结构会不会将我们困锁在观察和思考世界的特定模式之中?语言学家Guy Deutscher全面梳理了以往对此主题的探索,并给出了他本人极具启发性的见解。
后现代主义又被剥了皮
David Thompson & Stephen Hicks
/
2016-05-03
表现在政治形式上,后现代主义的做派就像典型的无良律师,一心想着打赢官司:真理和正义并不重要,使用任何能够成功的修辞工具或策略才是关键。有时自相矛盾的论证管用,有时你的听众渴望自己属于某个小团体,这可以加以利用,有时要表现得绝对权威……
历史如何造就美国人
Will Morrisey
/
2016-03-17
在常见历史叙事中,移民北美的清教徒,早在五月花号尚未靠岸时,便已确立了日后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清教徒的文化气质也构成了美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但真实历史往往没有这么理想,在本文所介绍的新书中,历史学家Malcolm Gaskill讲述了一个十分不同的故事。
美式英语里那些”u”是怎么丢掉的
Olivia Goldhill
/
2016-03-17
是啊,究竟是怎么弄丢的?
为何伊朗移民成于美国却败于瑞典
Nima Sanandaji @NimaSanandaji
/
2016-02-29
1979年革命之后,大批伊朗人逃离该国,如今第二代也都已成年,作者注意到,同为伊朗移民,去了美国的和去瑞典的,命运迥然不同,在瑞典,伊朗移民收入只及本土人6成,2/5成年人没有稳定工作,2/3家庭部分或完全依赖福利救济,是因为伊朗人太懒或太笨吗?
像一个维多利亚时代人那么生活
Sarah A. Chrisman
/
2016-02-24
我热爱维多利亚时代,所以决定生活于其中。丈夫和我都研究历史,具体说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1880至1890年代。跟学院派的方法极为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从所用技术到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都跟我们所研究的时代有关联。五年前,我们买了栋……
职场的宫斗明星
Michael O.Church
/
2016-01-28
这篇文章把职场政治、后宫争斗、男权、多妻制等等主题联系了起来,貌似有点道理。作者Michael O.Church是位程序员,前Google员工,据说他自己就曾卷入过不少职场宫斗,并深受其害,最终离开Google,这事情当时还闹得沸沸扬扬。
好东西通常不是计划出来的
Ronald Bailey
/
2016-01-14
【喜讯】著名科学作家,《红皇后》《美德之起源》《先天经由后天》《理性乐观派》作者,第五代Ridley子爵,上院议员Matt Ridley又出新书了,书名是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 How Ideas Emerge,本文是Reason杂志科学记者Ronald Bailey写的书评。
千禧一代是如何被宠坏的?
GREG LUKIANOFF, JONATHAN HAIDT
/
2015-10-27
【周末巨献】近年来,美国大学里对所谓冒犯性言语的极度敏感和歇斯底里反应已蔚然成风,其表现各位大概也都有所耳闻,评论也很多,但本文可能是首度将其当作一个心理健康问题来看待,从病理学角度分析了该现象因何而来,对个体健康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欧元危机背后的微观病灶
Timothy Taylor
/
2015-10-22
在有关欧元危机的报道和评论中,货币政策、财政赤字、物价、失业率等宏观因素总是处于议论焦点,微观层面却很少得到关注,经济学家Christian Thimann在比较了各欧元国过去15年贸易差额后发现:顺差国顺差恒增,逆差国逆差同样恒增,这只能从微观方面理解。
桑人神话的叙事方式
David Lewis-Williams
/
2015-10-14
本文摘选自作者一部有关桑(布须曼)人神话传说的专著,其中谈论了桑人神话中的一种叙事方式,即如何通过图形或符号传达意义,对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化和早期图形文字的起源都有所启发,类似现象在其他文化中也都可以看到,但桑人提供了一个更原始朴素的例子。
通往地狱的快车道
Dianna Theadora Kenny
/
2015-10-07
有关音乐家短命的印象早已有之,不过以往只有零星统计,本文作者首次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基于200多个来源的一万多样本,跨60多年,结果显示,所研究的七个年代中,与同时代美国人口相比,流行音乐家平均寿命最多短了25年,意外死亡率5-10倍;自杀率2-7倍……
««
«
1
2
3
»
»»